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一名诗成了千百年来北邙陵园风水佳的佐证,据《辞海》中记载:邙,亡人之乡也,在古代北邙就是达官显贵们百年之后的理想葬地,安魂之乡。在今天,纯朴的人们更深信,北邙陵园的风水会给他们的子孙带来无限的宝贵与安康。
河南古为豫州之地,又名中原中州,北邙陵园就住于曾经富冠海内的荥阳界内,它东邻中原奇观道教圣地“飞龙顶”,古战场汉霸“二王城”与黄河游览区接壤,西有古代粮仓“敖仓”,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南眺广武大平原,遥望少林寺,北滨祖国母亲河“黄河”,这里就是著名的邙山。北邙陵园就座落在邙山荥阳段,北邙陵园古文化资源极为丰富,8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在陵园周边的作王寨、池沟寨、青台、点军台,从事原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劳动,龙山文化遗址更是星罗棋布,陵园东侧的飞龙顶,山峦交错,沟壑纵横,中间一峰突起好似云雾中腾空飞舞的巨龙,汉霸二王城刘邦项羽在此对垒,刀光剑影,争雄天下.陵园西侧的敖仓,唐王李世民曾与窦建德在牛口峪作战,三国时期,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其中的三关都在陵园的周围,历史故事,人文景观,可谓是举不胜举。
古人把风水宝地比作龙脉,所为龙胧,即山水的走向和起伏变化,因山水的形态在多方面与传说中的龙相似,故风水学将好的地理环境称为龙脉,《地理人子须知》云,人身脉络,气血之行。
陵园北依黄河,南望嵩岳,处于名山大川的夹送之下,始于落阳止于郑州,绵延数百里,为典型的大干龙,这种地理、地貌、地形、特征为长江以南,黄河以北所罕见,陵园不仅地型条件符合风水学对龙脉的要求,而且其地质条件也极其符合陵园,郭璞《葬经》曰: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土形而坚,润而不泽,裁脂切玉,备具五色,其土壤定要细,而且坚硬,干而不燥,湿润而没有渗水,挖开后其断截面,就像切开的脂肪和玉石一样细腻,而且还要具备由浅到深的五种颜色,北邙墓地的地质条件,完全符合上述规定。
固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是构成陵园、墓地、公墓风水宝地的先决因素,北邙公墓的优势还有一条亦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黄皮肤的中国人,对黄河、黄土有着浓厚的情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茫茫一片黄色丰厚的土地,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家,我们的始祖叫黄帝,乃是黄土地的化身,中国人祖祖辈辈生在黄土地上,住在黄土洞里,喝着黄河水,百年后走黄泉路,而陵园恰恰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这种情结,可见葬在北邙陵园等于躺卧在嵩山之脚下,黄河之怀抱,邙山为父,黄河为母,阴阳不缺,采山川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则神灵安而子孙盛,这种生于黄土,归于黄土的理想境界,也算是对中华民族落叶归根的另一种诠释。
从公墓的环境来看,山势雄伟,气势磅礴,登高陵园之顶,俯瞰山下,滚滚黄河奔向东方,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顷良田一片碧绿,令人心旷神怡。
陵园山脉纵横交错,形成很多自然景观,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地,有前有照,后有靠之地,有枕金踏银之地,有龙凤之墓地,我龟印之墓地等美称,且史载荥阳八景中陵园有六,虎头白雪,牛口红泉,武岭榴花,龙顶青云,一年四季风景变化美不胜收,尤其陵园敖山夕照,最为壮观,每当夏日日落时分,夕阳西下悬移于万顷波涛之上,犹恋恋不舍地,深入滔滔滚动的黄河之中,霞光水色在激荡中交相辉映,河阔霞接浪,天低水入云,其情景壮阔雄雄浑,荡人心魄,仿佛进入了人间仙境,堪称中原第一陵,人生后花园,河南赋有天然魅力的陵园、公墓!
北邙陵园的燕子是吉祥快乐之鸟,人们时常用莺歌燕舞来比喻太平盛世。陵园1999年春在为北邙墓地翠薇苑敬佛亭的地藏王菩萨开光时,墓地上飞来了数万之紫燕,万燕齐飞,遮天蔽日,形成了万燕啄穴聚北邙的奇观,从此北邙陵园有了中原奇观---燕子山,更给陵园增添了生机和灵气。
从陵园的设计来看,北邙陵园的主要轴线西北向东南为亥山巳向,陵园大门亥山巳向象征着,天门开富贵来,地户闭财帛聚,意义深远,从陵园的部局看,陵园主门位于中轴线南端,其建筑模式古色古香,规模高大雄伟,穿过陵园山门,十二个栩栩如生的生肖分布在主神道的两侧。
在中轴线的正北端,是陵园的标志性建筑九龙壁,九龙壁高24米,宽32米,中间为汉白玉九龙戏珠石雕,浮雕两侧1.5米宽的瀑布涌道,整个建筑寓意深刻,设计独特,在主体建筑周围分布着陵园的翠薇苑、三佛苑、芙蓉苑、怡和苑、英烈苑、名人苑等几十个园区与九龙壁形成一个集古朴典雅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园林式陵园。
2002年春,经相关专家多方论证,决定在陵园的敖山之上兴建大型雕塑“龙的传人”,主塔共14层,是河南及全国集观光、旅游、祭拜、纳骨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也象征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
北邙陵园于灵山秀水之处,让魂灵重返自然,即可告慰先人,荫福子孙,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